“我的特长是我没有特定的投资风格……我并不按照既定的原则行事,但却留意游戏规则的改变。”
——乔治·索罗斯(GeorgeSoros)
1930年,在美国奥马哈市和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两个犹太家庭中,分别诞生了一个男孩。在几十年之后,他们并肩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两位投资大师。前一位被尊称为“股神”——沃伦?巴菲特,后一位是有“金融大鳄”之称的乔治?索罗斯。
与人们对巴菲特的普遍赞誉不同的是,对于索罗斯,大多数人的反应是贬多于褒。这个被称为“坏孩子”的国际大炒家,最成功的战绩就是狙击英镑及意大利里拉,令英、意两国被迫暂时退出欧洲货币系统;他亦曾两度突袭亚洲,掀起金融风暴。一将功成万骨枯,风暴过后,尸横遍野。因此,有人骂索罗斯是“魔鬼”,但在国际金融界也有不同的声音。德国德累斯顿本森银行亚洲区总经理罗威尔先生就认为:“我不是替索罗斯先生辩护,他的确很富有,但他的富有并不是靠赌博得来的。他总是对一种事物长期关注并认真分析研究,只有当他认准时才投下他的资金。所以当他出现于东南亚时,说明这里至少在某一方面已经很有问题了——从另一角度看,索罗斯的出现也许给这些国家带来了解决危机的办法。”
而索罗斯的自我评价是:“我是一个慈善的、哲学的金融推理者。”他在美国国会听证时明确地说,他的所作所为“只是把资产价格的泡沫戳了一个洞”,“是对金融市场的一次很必要的修正”,他这么做是使市场情況变得更健康。
反射理论
索罗斯的核心投资理论就是所谓“反射理论”。簡单来说,反射理论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。索罗斯认为,金融市场与投资者的关系是: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和对市场的了解,来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,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、改变了市场原来可能出现的走势,二者不断地相互影响。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人掌握到完整资讯,再加上投资者同时会因个别问题影响到其认知,令其对市场产生“偏见”。
在索罗斯看来,投资大众的“偏见”正是金融市场动力的关键所在,因为投资者持“偏见”进入市场,而这种错误的行为又会影响市场看法及走势,构成索罗斯所谓的“流行偏见”。当“流行偏见”只属小众的时候,其影响力尚小,但不同投资者的偏见在互动中产生群体影响力,则将会演变成具有主导地位的观念,这就是索罗斯所谓的“羊群效应”。
当认知和真实的差距很大时,形势往往失去控制。索罗斯得出结论:“这种过程刚开始能自我强化却无法持久,因此最后必然反转。”盛极必衰、否极泰来,狂涨带来狂跌,狂跌酝酿着狂升,索罗斯便捕捉市场大起大落间的时机,每次都抢先一步带动投资者行为,为自己创造赚钱的机会。
索罗斯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认清在哪个时点,市场开始靠自己的动能壮大,这样的时点找出之后,投资人便知道连续涨跌不停的走势即将开始或者正在进行。索罗斯认为,连续涨跌不停的走势具有以下主要步骤:
(1)趋势还没有被确认;
(2)等到趋势已被确认,趋势往往会被强化,于是开始了自我强化的过程。流行的趋势与流行的偏见彼此强化,趋势仰赖于偏见,偏见会变强并愈来愈夸大,此时远离均衡状况便出现;
(3)市场走向经得起考验:偏见和趋势可能经得起各种外部冲击反复的考验;
(4)当偏见和趋势受到冲击后存留下来,便是“无可动摇”,索罗斯称之为“加速期”;
(5)信念与真实之间的背离很大时,是认清真相的时刻;
(6)最后形成自我强化的连续涨跌走势,情況开始逆转。